朱国云|赓续张謇精神血脉 共筑东西文化桥梁—— 民盟力量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先进文化发展的南通实践

朱国云|赓续张謇精神血脉 共筑东西文化桥梁—— 民盟力量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先进文化发展的南通实践
2025-10-22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南通博物苑时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张謇作为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其提出的“父教育母实业”等文化理念,不仅深刻影响了南通的城市发展,还展现出立足南通、依托上海、放眼全国的思想境界。民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始终致力于传承优秀文化,推动社会发展。南通市民盟开展的“情系西部”活动,正是对张謇文化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在东西部文化教育交流与协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片


二、张謇文化思想的内涵与价值

1. “父教育母实业”的城市发展理念

张謇提出的“父教育母实业”理念,强调教育与实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并举先行地位。在这一思想引领下,他先后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颐生酿造厂、通州实业公司、上海大生纱厂、上海大达轮船公司等20多家实业,同时直接或资助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南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复旦大学、东华大学等370多所师范类、职业类和社会教育等多种类型的学校。通过实业发展积累资金,以教育培养人才,两者相互促进,使得南通成为近代中国城市规划的典范,被誉为“近代第一城”。这种将教育与实业紧密结合的发展模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 慈善文化的理念与实践

张謇重视慈善文化建设,其核心理念为“自治之本在实业教育,弥缝其不及者惟赖慈善”。他的慈善文化兼具实践性、系统性和文化开放性,以儒家精神为根基,融合中西,通过多元实践推动社会改良。例如,张謇在南通创办了养老院、育婴堂、残废院等慈善机构,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这种慈善文化不仅体现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也弥补了实业和教育在社会救助方面的不足,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3. 立足区域、放眼全国的思想境界

张謇立足南通,依托上海,放眼全国,提出了以东部区域优势助力西部发展的文化思想。

20世纪初,张謇先生常往来于沪通两地。张謇将南通作为实践基地,通过创办实业推动当地教育、公益及现代化;上海则为其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资源,成为实现更广阔理想的平台‌‌。例如,大生纱厂的产业链依托上海进出口贸易,南通土布通过上海销往北方‌‌。‌张謇还利用上海开埠后的经济辐射,推动南通传统棉纺织业转型,形成“棉垦纺织”一体化产业链‌‌。同时他认为,东部发展后,要助力西部脱贫致富,首先就必须重视教育,提出“治贫先治愚,治愚必兴教”的西部发展文化理念。1913年,甘肃省康乐县地方贤达牛载坤来到南通,与张謇共同探讨“教育和实业救国”之路,在张謇的倡导下起,1914年,牛载坤在康乐县兴办了当地第一所学校——树风学校,张謇亲自为其题写了校名和“坚苦自立,忠实不欺”的校训,并为其免费培训教师。这一举措开启了南通与西部教育帮扶的先河,展现了张謇广阔的视野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民盟传承张謇文化思想的实践

——以南通市虹桥二中民盟支部“情系西部”活动为例

1. 中国民主同盟先贤与张謇文化思想的历史渊源

张謇的文化思想形成,与中国民主同盟的先贤有着不解之缘。

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发起人兼首届中央委员会主席、著名教育家黄炎培等人,其政治主张和经济与文教建设思想,对当年张謇的救国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张謇与黄炎培等人早年就开启了多领域的密切合作,而教育领域的合作成果最为显著。

1905年12月,江苏学务总会(后称江苏省教育会)在上海成立,张謇被推举为会长,黄炎培先后任评议员、干事员、副会长。在张謇的领导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使江苏和上海的教育走在全国的前列。在黄炎培等人的大力支持下,张謇不仅创办了南通师范学校还先后创办了女红传习所、蚕桑传习所、保姆传习所、医校、水产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等。1917年5月,黄炎培、蔡元培、梁启超、张謇等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创了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先河。

在民盟先贤们的影响下,张謇“父教育母实业”的文化思想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

2. 活动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为缅怀教育先驱张謇“情系西部”教育的伟业,响应国家支援西部开发的伟大号召,从1999年起,由南通市虹桥二中盟员发起,全校师生加入了情系西部的行列,延续了南通人“情系康乐”的百年情缘。活动起源于虹桥二中2002届(7)班,盟员班主任以“情系西部”作为班级德育主题,全班与康乐县五户初中贫困学生开展“手拉手,献爱心”系列活动。此后,学校将“情系西部”特色班更名为“康乐班”,并不断拓展活动内容和形式。从2005年9月起,虹桥二中每年从康乐县选拔优秀贫困学子到康乐班就读,盟员发起成立了“康乐教育基金会”,为活动提供经费保障。民盟虹桥二中支部还组织南通的学生利用暑期到西部开展研学活动,并与西部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方面的互动交流。康乐县蓝川初中则组织学生到南通,参观张謇创办的学校和企业,走进东部的课堂,参与研学活动,东西两地的学生,还在清明节共同祭扫张謇墓,缅怀张謇“情系西部”的伟业。

长期以来,民盟虹桥二中支部承担了“情系西部”活动的具体工作,民盟南通市委则给予了活动全面的关心与指导,盟市委领导多次看望慰问康乐学生,杨展里、朱明敏、赵明远等盟市委主要领导,还亲自指导并参加相关活动,并带领西部学子去南通航院等高校参观实践,让他们开阔眼界,感受科技的魅力。

南通民盟崇川区基层委员会主委吴永鑫等主要领导,多次组织并带领民盟实验中学支部、崇川区二支部、三支部和虹桥二中支部,与康乐班的西部学生开展“爱心连着你我他”义拍义卖活动、“探寻蓝韵之美”同盟同行活动和“糕甜庆生辰”集体生日等主题活动;民盟财经支部还多次参与义卖和捐赠活动。这些活动,让西部的孩子们感受到爱心的珍贵和家的温暖,也增强了他们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的动力。

3. 多样化的实践举措

(1)教育帮扶:虹桥二中的学生用零花钱和压岁钱向康乐县五户初中的贫困生赠送书本、文具,并邮寄学费。同时,两地学生通过书信往来,共同探讨张謇的教育思想和慈善文化,交流学习体会。学校还为康乐县无偿培训教师,指导制定《“情系西部”青蓝工程实施办法》,签订“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合同,以盟员为主体担任指导老师,指导参加培训的西部教师参与学校课题研究,承担教学任务。

(2)人才培养:自2005年以来,先后从康乐县选拔了116位优秀贫困学生到南通市虹桥二中免费就读三年初中。这些学生在学校师生,尤其是民盟支部的关心帮助下,大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当地省重点高中和国内名牌大学。

(3)文化交流:虹桥二中以“情系西部”为主题,组织康乐学生开展系列活动,如创办班报《康乐报》,创编班操“康乐操”。两地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研学交流活动的同时,康乐县每年暑期还组织教育代表团到南通学习培训,两地在文化和教育理念上进行深入交流。

(4)经济帮扶:“康乐教育基金会”的爱心企业家们不仅捐款,还在西部投资兴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两地劳务部门进行对接,帮助西部实现劳务输出,拓宽了精准扶贫的渠道。

四、“情系西部”活动的成果与意义

1. 教育成果显著

“情系西部”活动为西部培养了众多优秀学生和教师。已有94位西部学生从虹桥二中毕业,他们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多位学生成为当地中考和高考状元,改写了康乐县的教育史。许多学生考入上海复旦、北京理工、中央财经、国防大学等国内名牌大学,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同时,通过教师培训和交流,提升了康乐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

2. 文化传承与创新

活动传承和弘扬了张謇的文化思想,将其“情系西部”的精神在当代发扬光大。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如“康乐班”的班级文化体系,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实践范例。这种文化传承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也促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东西部的传播与发展。

3. 社会影响广泛

活动由一个班级带动全校,再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爱心团队。“情系西部”活动不仅是一项教育扶贫的爱心工程,也成为了互惠双赢的优质教育资源。它传递了正能量,影响着一大批人向上向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虹桥二中、“康乐教育基金会”以及民盟虹桥二中支部因此获得多项荣誉,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4. 区域协同发展

活动延续了张謇立足区域、协同发展的思想,当年,张謇立足南通,依托上海,发展取得巨大成功。当代沪通合作也延续了这一理念。如2025年南通市上海商会联合张謇企业家学院启动的“领航计划”;2011年-2019年,上海民生公益基金会为康乐教育援助资金共计341.73万元,资助优秀贫困中小学生及大学生1500多名;还资助康乐县274名优秀师生赴上海一大会址,参加“党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学习和培训活动,并援助40万元为当年张謇倡办的学校修建了学生宿舍楼。这一切,极大的推动了康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康乐各族各界产生了良好的赞誉和深远的影响,体现了东部地区对西部发展的支持,促进了东西部在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协同发展。

五、新时代民盟传承张謇文化思想的思考与展望

张謇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实业兴邦、教育立本的思想与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民盟成员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对张謇文化思想的实践和应用,实现了张謇所倡导的兴邦理念。但仅此还不够,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进一步深化文化传承与创新

民盟应继续深入挖掘张謇文化思想的内涵,结合新时代的需求,推动其在文化、教育、经济等领域的创新发展。通过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活动,将张謇文化思想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增强文化自信。

2. 拓展东西部协同发展的领域

在现有教育扶贫和经济帮扶的基础上,民盟可以进一步拓展东西部协同发展的领域,如加强科技合作、文化产业交流等。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优势,为西部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3. 加强自身建设与社会影响力

民盟组织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盟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作用。通过总结和推广“情系西部”等活动的经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扩大社会影响力,为推动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六、结论

张謇的文化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价值,对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以南通市虹桥二中民盟支部为主体开展的“情系西部”活动,是对张謇文化思想的成功传承与创新实践。在活动中,民盟组织积极发挥作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同时,通过教育帮扶、文化交流、经济合作等多种方式,促进了东西部的协同发展,为西部脱贫致富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了力量。在新时代,民盟应继续传承和发展张謇文化思想,不断探索创新,为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注释从略

作者简介:朱国云,男,现任江苏省南通市虹桥二中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民盟支部名誉主委、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南通市慈善总会常务理事、南通市康乐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南通市协同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崇川区政协委员,先后主持了全国德育规划课题和省规划立项课题,有30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发表或得奖,主编参编了4本教辅用书,出版了个人专著――《花季集》,并获得全国科研成果二等奖;个人先后分别被评为崇川区十佳园丁、优秀政协委员、南通市学术带头人、优秀教师、德育先进工作者、江苏省青少年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民盟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班主任等。

分享